2016年1月19日下午2:30-5:30,在我校西院综合楼645室,许国璋语言高等研究院理论语言学研究团队召开了“课题与项目申报”第三次研讨会。会上,我校校长助理、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许国璋语言高等研究院副院长王文斌教授,针对上次研讨会所讨论而后经申报教师修改过的三份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书,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点评。全校共有18位理论语言学方向的教师以及博士研究生参加了研讨会。
王文斌教授此次点评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的内容而展开:一是国内外研究动态的梳理;二是概念及研究对象界定中所涉及例句的选取;三是语言内在逻辑表达的要求。王教授指出,文献综述须通过对学界相关研究的回顾,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以此突出课题申报的必要性,同时也可以作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在厘清概念以及明确研究对象时,注意选用例句的典型性,不要以模棱两可的例子而损害要义的表达;行文语言的内在逻辑要严密,前后要连贯,结构要紧凑——要想达到这些要求,我们需要熟知汉外语言的差异。比如,汉语句子喜短不喜长,那么这种特点要求我们在使用汉语进行表达时,可通过调整结构,以及恰当使用标点符号等,尽量避免制造过长而拗口的句子。同时,王教授多次强调,行文语言要具有较强的学术性,避免口语化。他特别强调课题申报书的三个“贯通”:形式贯通、语言贯通、内容贯通。
会上,我校许国璋语言高等研究院院长助理何伟教授,针对国内外研究动态的梳理,结合自身撰写的以及我校教师提交的申报书,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自己的宝贵经验。何教授强调,申报书的撰写须始终以问题为导向,前期文献的回顾需要我们在熟悉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对其加以总结、归纳和概括,明确其存在的问题,并阐明问题存在的原因,由此引出开展本课题的必要性,亦即提出并阐明本课题聚焦的研究问题以及研究视角。
同时,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的张天伟副教授,也针对会上讨论的几份申报书所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有关术语的用法以及题目的表达,给出了很好的建议。
王文斌教授以及其他两位教授深入而精准的点评,让与会师生受益匪浅。大家一致认为,这种聚焦案例的研讨会不但能帮助相关教师提升其申报书的质量,而更为重要的是,能有效引导大家增强自身的学术修养,同时还能为团队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