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国璋高研院学术讲堂第六讲 —— 记中国社会科学院胡建华教授的讲座

作者: 时间:2016-11-11 点击数:

许国璋高研院学术讲堂第六讲

——记中国社会科学院胡建华教授的讲座

2016年11月4日下午4:00-5:30,在我校东院图书馆四层会议室,中国社会科学院胡建华教授应我校校长助理、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许国璋语言高等研究院副院长王文斌教授的邀请,作了题为“互动、指向与合并——语言获得的双向生长模式”的讲座。此次学术讲堂由王文斌教授主持。许国璋语言高等研究院院长助理何伟教授、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张天伟副教授以及来自各院系的100多位教师、硕博研究生、博士后和访问学者听取了此次学术讲座。

讲座开始,胡建华教授首先介绍了讲座的主要内容,即以汉语儿童的语言获得模式挑战乔姆斯基的最新理论。接着,他以英国诗人布莱克的《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作为引入,指出其中存在的辩证思想,即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或对立状态。事物的相反方面是一种客观存在,它迟早都会出现并从潜在的状态走向显性的状态,反映到儿童语言获得中也是如此。而通过长期对三名儿童的语言事实进行观察和总结,胡教授团队提出了汉语中从VP和CP两个方向向IP发展的双向生长模式。

胡教授的学术报告内容丰富,层层递进,其中对大量儿童语言的转写和解释为分析语言获得模式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再者,胡教授提出儿童的语言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而是充满了睿智,这一点也引起了在座老师的共鸣。讲座结束后,在座师生与胡教授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他们结合各自观察到的儿童语言现象与胡教授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同时胡教授的报告也鼓励大家多注意观察身边的语言事实,并对其进行系统的描写和深入的探究,以推动汉语语言获得研究更进一步的发展。

6-4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